水调歌头·游泳

匿名网友 | 2020-08-01 22:20
1条回答

最佳答案

(共1个回答)
  • 讲解:“更立”三句,思绪遥远,神游三峡,一幅壮丽神奇的理想图景在词中展现出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飞”和“变”是写实,也是预期。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这是写设想中的全面建设开发长江资源的蓝图。开发长江,利用水资源是几代人的梦想,只有江山回到人民手中,这一梦想才有可能实现。作者对词语颇有推敲,使之富有诗味儿,不说大坝而说“石壁”;不说上游流水,而说“巫山云雨”;不说高山水库,而说“高峡出平湖”。用语典雅得体,更富有艺术美感。这里又有一个神话联想——巫山神女的故事,那是因为巫山在长江上游,由武汉沿长江上溯,自然可达巫山,既到得巫山,便自然想到神女峰及其名称来历。因此,词的最后一句便巧借神女之传说,设想神女如果活到今天,也该惊叹于世间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是自然贴切,意味深长。这首词无疑抒发的是改造自然的宏大愿望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赞美。
    跑步机家用评测 | 08-01 22:20
  • 【原】【原创】赏析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文/书法

  • 诗人酷爱游泳,这是他生活和事业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早年他的《沁园春.长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句中,曾为读者展现一幅波澜壮阔的游泳图。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革命青年,不顾汹涌的激流,劈波斩浪,几乎将行驶如飞的船只阻挡住。畅游江水,不畏惊涛骇浪奋勇前进,这是多么欢快、激烈、动人!毛泽东对波涛滚滚的长江,也富有特殊感情。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从汉阳到武昌游过长江。他把浩瀚的长江比作天然的游泳池,多次畅游长江。他那“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豪情,在世界伟人中可谓罕见的。
  •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 水调歌头·游泳

  • 【4】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 水调歌头·游泳译文

  • 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再三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补写一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用三层递进式的议论,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