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

匿名网友 | 2020-09-07 11:06
1条回答

最佳答案

(共1个回答)
  • 对于长距离的慢跑,肌肉的类型很重要,优秀的长跑运动员慢肌纤维可以达到整个肌肉比例的80%,而快肌只有20%。正常人快肌和慢肌的比例大概在1:1。 幸运的是,通过训练,快肌和慢肌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因此,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选手,坚持长时间低强度的慢跑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量的积累,可以引起快 肌向慢肌的转换。
    跑步机家用评测 | 09-07 11:06
  • 科学与健康的十大跑步箴言 训练是个系统的工程

  • 业余训练建议每周的训练次数保证在3-4次(冬训期间可适当增加到4-5次/周),至于运动负荷和强度要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以及比赛目标来制定。通常,如果已经有了一定的运动基础(3小时30分以内),从准备全马的角度来讲,每堂课的总负荷控制在16公里以上,每周的总运动量要控制在65~80公里左右(冬训期间可以略微增加一些)。
  • 跑步成绩的提升 不止和跑量有关!

  • 想要增加跑量可以这样:每周有4天跑步(根据自己情况而定),其中一天增加公里数,距离在3-5公里即可。这个训练方式可持续2周,如果自己的身体可以适应这个训练计划,2周后可以按照相同的方式,继续叠加跑量。
  • 跑者须知丨UTMB、UTMF、PB都是什么意思?

  • PTL:全程300公里,总爬升28000米,关门时间141小时,是以团队形式报名参加的,并且不做完赛排名。每个团队需要2-3人,赛道每年都有变化,赛道没有路标指示,但提供简单的路线GPS地图作为参考。最多允许100个团队参加。要求团队中至少有一个UTMB完赛者。与其说PTL是一场比赛,它更像一次独立的团队冒险。
  • 跑量越多,成绩就会越好?

  • 无论你是参加马拉松比赛还是参加越野跑比赛,都有着固定的距离,而最终的成绩取决于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距离/时间,就是速度)。速度越快,成绩就会越好。那么,从运动学角度来看,又是什么决定了速度?只有两个因素:步幅和步频。